Emoji

我是在這一年才發現emoji的重要性。有一天,和台灣來旅行的怪咖老師聊起,說到大家在FB互動很愛互丟emoji,出乎我意料,老師說她很重視這個,還會特地下載有趣和可愛的。當下,我恍然大悟,不管我再怎麼笑容滿臉,學生還是覺得難以親近的原因,就在於emoji。

不管晴天雨天陰天暴風天,這張可愛的卡通笑臉,能把所有複雜無以言說難以面對的情緒,全掃進床底。就算表達傷心,這張兩行眼淚的哭臉,輕描淡寫地幫助你掩蓋悲傷的重。更別說憤怒了,連憤怒都那麼可愛。

丟出emoji,營幕那一邊的人能感覺你是有情緒而真實的人,但這情緒很輕,這真實很薄,在這很怕負責任情感也很脆弱的年代,這樣的溫馨連結可謂剛剛好。

不幸地,我是那種認真說話的人。舉例說明好了,若有人找我談事情:

丟了一個笑臉,打了幾個字:「有空嗎?」

我的回應:「有事?」(沒有笑臉)

「想問你一件事...(臉紅)」

「請問。」

簡單來說,就是很少emoji,盡量省去語助詞,可以用單字不會用詞,整體呈現一種冷冰冰的感覺。好像很希望快點把事情談完以結束對話。在這需要很多很多很多溫暖幻象的社會裡,我無疑是個嗇於付出廉宜友愛而被認為過於冷酷的人。

其實,丟出emoji一點也不難,我卻連這也不願意給予,真的說不過去。不只如此,我還很擅長理直氣壯地已讀不回,不理對方的心情,我行我素地隨心所慾。

在課堂上,我再次確認了emoji已成為人際關係要件(或 災難)的事實。九零後的學生,所有人都認同emoji的重要性,對話的另一頭如果沒有表情,會被解讀為不爽、心情不好、生氣等負面情緒。相反的,就算當下心情不好或生氣,也可藉由可愛表情來掩飾及維持受歡迎的可愛形象。

emoji是簡便好用的多功能面具,使人們的公共展演變得不費力,誰都可以輕易做個好演員。像我這種自我中心,懶得討好別人,好像很有個性的人,在emoji的世界決定人緣不好,被約去喝茶的機會降至零,被約去聚會的機率也急線下跌,換言之,證明自己也有善談可親一面的機會已完全失去。

沒辦法,這是一個藉社交媒體表現證明一切的年代。對表演完全失去熱情,存在的證據越來越少,卻也能自在安適過日子的人,可能已不屬於這年代。

不屬於也沒有關係的態度好可惡,厚臉皮地已讀不回,真是奈不何啊。

 

 

 

 

發表留言